找到相关内容2910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叫了生死?怎样了生死?

    问:什么叫了生死?怎样了生死?  徐恒志答:生死是虚妄识心的流转,如果能息下一切无明妄心,生死本可得。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,污染很深,只有老实依教奉行,依法修持,自能逐步解脱一切系缚,彻证本具的常住真心,了脱生死,成就无上菩提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29581139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定中看到五欲六尘,固然不能称为正定,倘若看到佛相,可称正定否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定中无一切妄尘,诸法可得,若有一法尚存,不可称之正定,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是妄尘,看到佛相,佛相亦不能例外,何以故?菩提自性一丝挂,一尘不染,毕竟空(梵语atyanta-sunyata)故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310312439.html
  • 屏东监狱鼎新学苑佛堂佛像开光洒净暨启用典礼

    半场可以努力。同时以《金刚经》所说,「过去心可得、现在心可得、未来心可得。」提供同学人生幸福之道有三点:一、以别人的过错,来惩罚自己。二、拿自己的过失,来惩罚自己。三、要保握当下的因缘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典礼|洒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2/11544435250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某人将寺内数寸高金沙泥小佛偷一尊,如何处置?

      问:昔与某公同游北京香山碧云寺,某人将寺内数寸高金沙泥小佛偷一尊,交我带回,从前未学佛,不知是过,今已学佛,乃知犯戒,如何处置? (香港吕碧城)   月溪禅师答:自性中觅罪性、福性、损益了可得,皆如幻化,以世法来说,无心为过,若放不下,则做一尊送去亦可。   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25111097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“佛魔一如”要如何解释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最善之佛陀与最恶之恶魔,于表面而言,形成两个极端,然就实体本性而言之,则佛中并无佛性,魔中亦无魔性,盖诸法本无自性,而了可得,故善佛与恶魔,顺相与逆相,皆属表相世界,实则佛(梵语buddha)与魔之本性,始终一体不二,故称佛魔一如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7461246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者如何透视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,转贪嗔痴成戒定慧?

    别名、亦是无明之别名。   烦恼与菩提是对立法,因有烦恼才说菩提(梵语bodhi),菩提是对烦恼而言,若无烦恼,菩提可得,菩提是有对象的,烦恼之境是菩提的对象,烦恼当下觉悟,烦恼即是菩提,菩提由...是涅槃(梵语nirvana),涅槃是由生死的觉悟而得,离生死之法涅槃始终可得;凡夫看涅槃,涅槃是生死;圣人观生死,生死是涅槃,生死涅槃无自性空,如幻如化,假名施设故,终可得。   依佛法而言,戒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65312535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既然明心见性,还有业障么?

    天津孙传芳   问:佛有十恼,六年苦行、孙陀利谤、金枪、马麦、琉璃王杀释种、乞食空钵、旃遮女谤、调达推山、寒风索衣、双树背痛,既然明心见性,还有业障么?   月溪禅师答:自性中业障、福障了可得...;古人又云:“假使铁轮顶上旋,定慧圆明终失。”佛在世,有二比丘,一犯杀戒,一犯淫戒,心中觉得有罪,去问维摩居士,居士告彼等识取自性,二比丘听一老尊宿唱,推罪性了可得,二比丘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1451099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心即万法,万法即心,是何意义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法以心为宗,离心佛法可得,何以故?万法是心之用,离心万法从何起!   万法是总称,指心所引起的一切作用,包括清净心与染污心二门。譬如觉悟离心,迷惑离心;菩提(梵语bodhi...我慢离心,无我离心。依此类推,心所引起的无量作用,称为万法,万法离心,离心万法可得,是故称之为,心即万法,万法即心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3541207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之行者,对“名利”的尺寸,应抱著何种态度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站在因位的学佛行者而言,对名利应尽心净化, 道心坚,易受名利所诱惑,尽可能减少接触名利之钩,免得见境名利心又重蹈覆辙,而这段岁月里,应勤奋精进道业,与般若智慧相应,正觉名利空无自性,如幻而有,终可得,日久功圆 ,则能对名利无所惑动,自修自成佛道。   若站在果地的行者而言,名利对证成果位者来说,是不惑不动的,何以得知?因为行者自性解脱,了知名利本空,如幻可得,当下心地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6571254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何菩萨的净土在众生?

    ,皆与众生息息相关,若离开众生,一切的信愿、慈悲、智慧亦可得,众生是菩萨的增上缘,众生是菩萨的一面好镜子,众生的是非、善恶、好坏,一切因果,都与菩萨有直接间接之关系,换句话说,若无众生,菩萨名可得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265312613.html